
埃克哈特:
萬事萬物看似都受制於時間,然而一切都在當下發生。這是一個矛盾。無論你看向何處,都有大量證明時間存在的間接證據:一個腐爛的蘋果,或是對比你在浴室鏡子裡看見你現在的面容和三十年前的照片裡你的模樣,但是你永遠找不出任何直接的證據,你永遠體驗不到時間本身。你只能體驗到當下時刻,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發生在當下時刻的事情。如果你只依照直接證據來判斷,那麼時間就不存在,唯一存在的只有當下。
拜倫·凱蒂:
這個“我”是整個世界的起源。所有念頭都源自最初的那一念。倘若沒有這些念頭,這個“我”就無法存在。每一個關於開悟的故事都不復存在了。那只不過是又一個關於過去的故事。如果它在五秒鐘之前發生,也彷彿是一百萬年的事了。正是這些念頭讓這個“我”相信它擁有一個身份。當你意識到這點時,你就會明白不存在一個會開悟的“你”。你停止相信你自己有一個身份,你變得與萬物同一。
邁克爾·詹姆斯:
我們的二元之夢,唯有我們的心智——也就是“我”這個根本念頭——能夠知曉。“我”這個念頭是一種受限的意識,它覺得“我就是這個身體”。如果我們不以這種受限的意識出現,就無從知曉任何二元性。由於所有二元性都只是一種想像,當我們意識不到它時,它便不存在。因此,拉瑪納尊者以這句根本且至關重要的真理作為這節詩的開篇:“若‘我’念不存,他物皆無。”
也就是說,所有事物看似存在,都依賴於我們的“我”這個根本念頭的看似存在,而“我”是我們“我是”(I am)這一根本存在意識的受限且扭曲的形式。因此,為了終結二元性的虛幻表象,我們必須終結“我”這個最初且根本念頭的虛幻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