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覺知從不屬於強行介入的意志,
它只在一切想要控制的衝動中鬆手。
當你不再本能回應情緒,
不再下意識評判得失,
心才終於可以現出它原有的清明。
02
你不用強迫自己始終覺知,
那只會變成另一種執念。
你只需要在念起時,
哪怕偶爾一次,
看見它的起點,
這一瞬,
便是轉身的光。
03
不是每個念頭都值得你追隨,
不是每種情緒都需要你回應。
覺知,
就是你站在岸上,
看著這些浪起浪落,
而不是每一浪都去下水搏命。
04
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在覺察,
其實只是習慣性地分析和定義。
當你連“這是情緒”也不急於說出口,
心才真正走出舊有的程序,
進入一種柔軟而寬敞的觀察。
05
不要把覺知想象得太遙遠,
它並不等於心如止水,
而是你知道此刻自己正在湧動,
而你沒有被它帶走。
水依舊在流,
而你不再在水中迷失。
06
覺知並不神秘,
它就藏在你放下“必須怎樣”的一刻。
你不再是那個總要解決問題的人,
而是看清問題與反應之間的距離。
07
你不需要時刻維持覺知的樣子,
覺知是停下來的本性,
不是裝出來的狀態。
當你看見一切自動反應的運作,
那一刻的清明早已勝過修飾。
08
覺知是一種“不選邊站”的智慧。
當念頭吵鬧,
你不站在它一方,
也不反對它,
只是與它平行而行。
你不是它的仇人,
也不是朋友,
你只是路人。
09
若你無法立即不反應,
也請不自責。
覺知不是完美的表現,
而是你每一次跌倒之後,
願意慢下來、看見、再來一遍,
直到心不再急躁。
10
一個真正覺知的人,
並不忙著做任何決定,
他寧願與那混沌共處一會,
也不急著從混沌中逃開。
因為他知道,
清明不是爭得來的,
是停得來的。